我在二十多小時之後才讀到陳兄的大論:陳兄可能過份樂觀
寄語馬習會─天下為公、民族寬容,和解典範-觀點投書-風傳媒
http://src.storm.mg/article/73080
陳健邦
2015年11月06日 05:50
2015年11月7日,新加坡,記者報導:馬英九和習近平的第一次見面,雙方送上了見面禮,馬英九帶來的是孫中山的墨寶「天下為公」,馬英九說:「這國父手書的墨寶,是從大陸帶到台灣的,我現在代表把它送給你帶回去,代表海峽兩岸,都是以孫中山的天下為公為理念,也就是大陸說的,為人民服務。」
習近平送的是魯迅的墨寶:「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習近平說:「這詩句最初是魯迅先生送給他的日本朋友的。如果說,中日之間的恩怨都可以消除。兩岸兄弟之間,更是不可能有什麼問題不能和平解決的。」習近平又說:「共產、共和,這都是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由歐美語文翻譯成漢語,再從日本傳回到中國的名詞。我們中國人要講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理念,天下為公,很好。中國共產黨,也可以說,就是天下為公黨。」
以上,是筆者「匪夷所思」的幻想。實際的歷史會如何發展,那要看雙方領導人的歷史認知、政治操做能力和幕僚的水準。
「維持現狀」這一詞,最近成了台灣方面論述兩岸關係發展的濫用語。但是所謂「現狀」或「現況」,英文status of quo的定義,是existing state of affairs,
ing是進行式,就像地殻表面的大陸板塊漂移,每一瞬間,都有速度、加速度,雖然很緩慢,但是地球的板塊一直在移動著,不是完全靜止不動的。
大陸詩人荒島在《殘局》詩中有:
「一分為二,就楚河
漢界了,
但見帳中老帥,泰山穩坐 死不肯
走出殷紅的四合小院
中國象棋
未有國際賽事 照舊殺個難解難分」
此詩,暗指中共以「穩定壓倒一切」之思維,固執以馬克思主義為門面之「四大堅持」,繼續堅守本身意識形態。而兩岸領導人,以有如中國象棋「王不見王」的方式,否定對方之正當性,任由小兵小卒衝至對岸,拚命向前,消逝在時代洪流中。
11月7日登場的「馬習會」,兩岸的將帥飛到楚河漢界之外的新加坡相會,結束了「王不見王」的時代。目前官方的說法,馬總統此行目的在於「鞏固兩岸和平,維持台海現狀,不會簽署任何協議,不會發表聯合聲明。」雖然,沒有協議、沒有聯合聲明,但在之後各自的記者會,如果又有某種新名目的口頭「共識」,對兩岸關係與國際現實而言,現在可能有雜音,但將來的歷史地位,會重於辜汪會談。
兩岸之間,將來有些事情還是要完成,可是大陸方面比較不想把這個面子做給民進黨,所以會趕在國民黨還掌權的時候把它完成。例如,以前的兩岸直航,是一直等國民黨重新執政才變成正式化。現在,台灣加入亞投行-----,之類的問題,可以預期,習近平會做出善意表示,給馬英九做為伴手禮帶回台灣。
「講經濟合作,前提是要有一個和平的預期。這是兩岸關係最基本的問題。對這個預期的任何傷害,都會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2002年在北京的「新世紀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研討會」上,天則研究所的茅于軾以「兩岸合作,匹夫有責」為題,在開場白提出了以上的建言。茅于軾又說:「不肯鬆動自己的立場,不從自己一方做出調整,只知道要求對方如何如何,兩岸關係是不可能前進的。」如果雙方有吸取過去三十年的歷史教訓,以雙方經濟合作的經驗為借鏡,從ECFA到服貿、貨貿的折騰;要在政治上突破,不能只是單方面的調整。
章太炎的孫子,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幕僚,章念馳說過:「九二共識需要與時俱進,內涵需進一步豐富。」今年初,章念馳在一篇專文的結尾又說:
「2015年是中華民族,也是兩岸關係的關鍵一年,我們要有新思維來迎接2016年,這是我們的機遇,我們要真正體現出『兩岸一家親』,創造出『新統一論述』,建立起『新統派隊伍』,超越藍綠、超越『統獨』,超越對抗。習近平已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想與辦法,值得我們珍惜。歷史將這責任交給了中國共産黨人,交給了臺灣的國民黨、也交給了臺灣民進黨……,讓我們來創造2015,創造未來!」
2008年,馬英九在總統就職演說,有一段「台灣的傳承與願景」:
「從宣誓就職的這一刻開始,英九深知個人已經肩負二千三百萬人民的付託,這是我一生最光榮的職務,也是我一生最重大的責任。英九雖然不是在台灣出生,但台灣是我成長的故鄉,是我親人埋骨的所在。我尤其感念台灣社會對我這樣一個戰後新移民的包容之義、栽培之恩與擁抱之情。我義無反顧,別無懸念,只有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對於他所說的「包容之義、栽培之恩與擁抱之情」,我們可以相信他。
馬英九這一次新加坡之行,也可說是替下一任台灣總統和大陸的交往鋪路。泛綠陣營在謾罵、質疑之外,也要想想對台灣而言,錯過時機,時不我予!
做為全球注視的可能衝突點之一,海峽兩岸的交往,是否能從情感糾結的反應進入到理性智慧的處理,貢獻一個寬容和解的典範給世人?也許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這一位和平主義者學到一點啟示,他在〈反對製造氫彈〉一文說:「歸根究柢,人類的和平共處,首先是靠相互信任,……而信任的基礎是一種互讓關係。」
兩岸之間如果多發揮「善解方便」的精神,互動言行上多一點善意的解釋,做一些互讓一步的措施,達成「海峽不再戰,兩岸共繁榮」,才是安定發展的保障。如果習近平明白宣示,放棄以武力方式解決兩岸問題,那將是世界上民族寬容和解的典範,是海峽兩岸對人類文明的大貢獻,會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作者為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專欄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