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限制了美中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但商品貿易額仍比2017年高出40%以上,上述貿易協議中的目標就是以2017年貿易額為基準制定的。
中國要增購的2,000億美元美國貨中,最大部分將來自美國製造企業。該協議要求2020年製造業貿易額較2017年水準增加329億美元,2021年的製造業貿易額要比2017年增加448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經常宣稱農產品採購是該協議的核心內容之一。為實現2021年的目標,中國需要進口略高於4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計算,這比2017年水準增加近90%。
除這些採購目標外,中國還同意採取措施,拓寬美國乳製品、禽類、牛肉、魚、大米甚至寵物食品進入中國市場的管道。
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遭到一些農業組織的質疑。Michelle Erickson-Jones是蒙大拿州一位小麥種植戶,同時也是反關稅組織農民支持自由貿易(Farmers for Free Trade)的發言人,她表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是否能有效緩解「像我這樣的農戶」的壓力仍有待觀察。
她說:「這項協議沒有終止對美國農產品出口的報復性關稅,使美國農戶越來越依賴中國政府控制的採購活動,並且沒有解決重大結構性調整問題,而這是的美國在這場貿易戰中期望實現的目標。」
許多穀物交易商表示,在公布實際購買行為之前,他們仍會對該協議持懷疑態度。
大宗商品經紀機構Allendale Inc.的首席策略師Rich Nelson表示:「我們希望看到按商品分類的具體細節,我們希望看到採購。」
儘管中國承諾擴大採購規模,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投最活躍的大豆期貨合約價格週三仍收盤下跌1.4%,至每蒲式耳約9.29美元,玉米期貨合約價格下跌0.4%,至每蒲式耳約3.87美元。
雖然川普一直大談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但美方在能源領域的目標甚至更雄心勃勃。
2017年,美國向中國出口的該協議所列能源產品總值約76億美元。要實現其目標,美國2020年對華能源產品出口額將需要達到260億美元,2021年的出口額要超過410億美元。據《華爾街日報》計算,這一數字意味著能源產品出口額增加四倍還多。
近年來,美國的能源出口能力,特別是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實現成長,但要達到上述規模,可能得大力投資於能源基礎設施。
美中兩國表示,按照協議的設想,採購規模將在2021年之後繼續快速成長。
協議文本寫道,雙方預測,從2022年至2025年,中國自美採購和進口工業製成品、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產品的規模將保持成長勢頭。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