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中國為什麼注定跟TPP無緣? (張智程)

【京都想想】中國為什麼注定跟TPP無緣?


隨著第一輪TPP談判在美國主導下通過,台灣社會對於應不應該加入TPP第二輪的討論也正式開啟,但幾天下來各種論點卻大多仍局限在關稅、或是對本土農業以及食安可能產生的影響,比較全盤式的戰略觀點卻相對缺乏。因此,本篇首先想換個角度看問題,從為什麼中國注定跟TPP無緣這點談起,來思考台灣加入與否的戰略布局。
中國沒加入當然是因為美國主導的結果,但事實上中國真正沒加入的原因並不是被拒絕加入TPP,而是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結構完全沒有條件加入TPP。TPP跟WTO以及作為其補充性質的FTA等傳統自由的自由貿易協定並不相同,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最大的功能在於突破關稅的障礙,讓跨國產品進出口的關稅成本降低。
中國是WTO這個上個世紀末產物的獲利者,整個90到2000年代中國透過WTO吸納全球的跨國資本來到中國進行生產,因為中國勞動力價格低廉又缺乏環境保護規制,使得來自歐美日的全球跨國資本得以在不計入勞動、環境成本的前提下生產出最為低廉的產品,再透過WTO的關稅優惠把中國製造的產品回銷到已開發國家的市場。中國二十年來的成長,完全透過這套原始的開發中國家提供低廉的勞動和環境成本而取得成功的。
然而TPP並不是傳統以取消關稅保護為目的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是透過全面性的跨國遊戲規則制定去撤銷一切關稅以及非關稅障礙的新型態多國間自由貿易協定。所有加入的國家必須滿足TPP所設定的一切勞動、環境、智慧財產權等規定,各國對國有企業的優惠性差別待遇也被強制要求撤廢,且TPP有獨立的強制紛爭解決制度,當紛爭產生的時候,中國這類獨裁開發中國家裡面由政府控制法院沒有介入的餘地。因此,中國若要加入TPP就必然面臨過往的經濟發展模式徹底被推翻的命運:
第一,中國今日仍然依賴龐大的國有企業體系在政府的恩庇之下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角色,反之民營企業仍然在起步階段(六月股災以前中國想透過開放民營企業IPO來逐步調整這個結構,但這個機會隨著股災成為泡影),若加入TPP則必須強制撤除一切對國有企業的保護措施,這將會使中國今天多數依賴政府支撐的國有企業體系大規模崩潰。
第二,中國的勞動法及環境法規仍然處在落後而且缺乏法治的狀態,許多地方政府透過不執法以吸引外資進入投資。但TPP將強制加入國履行一致基準的勞動基準與環境保護規則,在勞動保護規則設定上甚至要求加入國必須開放勞工自主工會,這些在一般民主國家看似當然的規範標準,都是中國政府完全沒有能力接受的。
第三,TPP對於智慧財產權保障非常嚴格,而且透過跨國的仲裁機制去強制履行TPP的智財權規範,這將會使中國非常多數產業賴以生存的山寨發展模式面臨崩潰。
因此,TPP作為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對於過去二十年來開發中國家發展模式的逆襲,將重寫WTO以後全球自由貿易的原則。因為TPP的遊戲規則設定與中國當下的政治經濟體制存在結構性的矛盾,所以中國只能尋求自己去找盟友另外設定遊戲規則,一帶一路就是這個思維下的產物。
今天,台灣的出口貿易佔總GDP的三成,是經濟與產業極度依賴出口貿易型的國家,而台灣貿易最大的問題,則更是因為出口GDP中有將近四成依賴中國,是今天世界上最依賴中國的國家。
當中國經濟告別急速成長期、GDP開始萎縮、不分中外資的大量資本開始撤出中國、而造成人民幣開始走進下跌的軌道,那麼中國經濟就已經正式宣告進入泡沫化,差別不過就是「軟著陸」或「硬著陸」而已,無論如何對台灣而言這都是嚴重的經濟問題與國安問題。
如果台灣今後的核心問題意識是必須扭轉過去二十年所形成、對中國過度依賴的經濟及產業結構,那麼一個以排除中國影響以及中國模式為宗旨的新型態自由貿易協定,就必須有被考慮的空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