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視點:物美取代價廉?
歐盟質疑中國產品的質量,這並非新事。然而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新的是北京方面的態度。
(德國之聲中文網)此前中國工業佔據世界市場,打的是價廉這張牌。如今,想要保住這個市場,需要好的質量。而外部的壓力來得正是時候。歐盟委員會剛剛發布了一份進入歐盟市場的危險貨品名單,涵蓋了除食品、藥品外的全部商品領域。自2003年起,歐盟開始啟用一個示警系統,近2萬款危險商品上榜。僅在今年,就有2500款被歐盟定為危險品。而正如同過去這些年一樣,其中的三分之二來自中國。最常下架的是那些對孩子們有害的玩具,另外也有那些因為短路可能自燃的商品。此外,服裝、皮帶等皮具還有首飾,也常常因為包含過敏原或有害物質而屬於問題產品。
這個報告年年都有。然而如今,中國方面的反應發生了變化。中國不再生氣於歐洲人傲慢的表現,而是將充滿鬥志的精力用在自身上。官煤《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論稱,調查結果是"對中國本土工業的一個告誡",應在產品質量上多下功夫。如果質量不改善,其不僅會喪失外國顧客,中國買家也將放棄本土產品而選擇外國貨。因此,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三月初的人大會上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說明了中國工業應該如何重新定位。李克強宣布,中國在未來十年要將其工業從"做大"轉變為"做強",未來的重心將是質量和創新。
廉價商品的巨額利潤
唯一的問題是,這是否也適用於廉價商品的生產商。畢竟李克強指的主要是高技術產品。這些生產商們不是不能改善質量,而是不願改善。憑藉廉價商品,他們賺錢更多,此外還有數億尚且買不起其它產品的初級消費者。這同樣適用於非洲市場。因此,他們不會因為歐洲質檢機構而大動干戈。他們的主要市場在中國本土和新興工業國家,然後再往歐洲發幾箱的貨。或許根本沒人發現,使用的顏料不符合兒童安全標準。這種情況肯定還會持續一些年。
然而中國政府轉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告別廉價商品,促進高質量消費。中國政府察覺到了來自不滿的中產階級消費者們的壓力,他們中的越來越多人開始拒絕中國商品、中國品牌。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市場上有很多偽劣產品。他們最喜歡在出境旅遊時購物,也願意為此花高價。這裡講的並不是奢侈品,而是日用品:炒菜做飯的鍋、奶粉、玩具、家具等等。其中有一些也是"中國製造",但是經過了西方的質檢。從經濟學上來看,這又貴又不實用。然而以歐盟相脅,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只有嚴格的檢查和高額的罰款,才能讓生產者放棄追逐快速、巨額的邊際利潤。而到有效實行管控、檢查,還要再等些年。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 20年來在中國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