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專訪:中國的“航母殺手”究竟有多厲害? 德國之聲採訪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亞太專家多明貴茲(Gabriel Dominguez)

訪:

中國的“航母殺手”究竟有多厲害?

中國向南中國海海域發射的幾枚稱為“航母殺手”的彈道導彈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些所謂的“航母殺手”戰力究竟如何?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亞太專家多明貴茲(Gabriel Dominguez)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Coronavirus US-Flugzeugträger USS Theodore Roosevelt (picture-alliance/dpa/AP/B. Marquez)
美國航母西奧多·羅斯福號(資料圖片)
德國之聲:據《南華早報》報導,中國最近向南中國海發射了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導彈。相關報導稱,從青海發射了東風-26B導彈,另一枚是東風-21D導彈則是從浙江發射的。您對這些導彈的發射了解多少?
多明貴茲:美國國防部於8月27日確認,中國發射了彈道導彈,這是8月23日至29日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的一部分。但是,它沒有提供有關發射導彈類型或數量的詳細信息。
美國多家媒體援引未具名的美國國防部門官員報導稱,中國軍方8月26日共發射了四枚中程彈道導彈,目標是海南省和西沙群島之間的海域。但南華早報援引"靠近中國軍方人士"報導稱中方發射了兩枚導彈,一枚東風-21D(DF-21D)和一枚東風-26B(DF-26B)。
數量差異背後的原因仍不清楚。美國官員表示,他們仍在評估發射的導彈類型。而且,沒有信息表明導彈是向可移動目標還是向海中的預定目標地點發射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中國發射了東風-21D還是東風-26還是兩個都有。眾所周知,這些在當地設計和開發的反艦彈道導彈(ASBM)屬於人民解放軍火箭部隊(PLARF)的裝備。中國國防部於2018年4月26日確認東風-26已正式服役。
但是,中國很少提供有關其彈道導彈,特別是其最新的和能力最強導彈的作戰試驗信息,這使得外界很難確定這些導彈的測試頻率以及其真正的打擊能力和準確性。
話雖如此,假設中國軍方此次發射彈道導彈的目的是提高中國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的威懾力,此舉似乎表明這些導彈的打擊將包括多枚導彈,大概會同時到達目標,增加了反制攔截的難度。
作為背景信息,我們要知道:除非有一個快速移動的目標,模仿艘作戰中的航母被導彈瞄準,並且這些導彈在最後製導階段成功地擊中目標,否則這些導彈的作戰有效性還是值得懷疑的。但是,如果有很大的風險可能會使航母在這種攻擊下被擊沉,那導彈只需要起到威懾作用就可以了。
Infografik Karte Chinese Missile Defense ZH
德國之聲:美國有什麼能力評估發射導彈的類型呢?
多明貴茲:具有紅外線傳感器的衛星有能力檢測到導彈的發射,因此發射點到時候很可能是已知的。包括解放軍火箭兵部隊及其投入使用的設備類型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
美國評估的數據來源還可能包括美國情報機關收集的數據,包括RC-135S"眼鏡蛇球"偵察機。
該飛機具備從彈道導彈收集"測量和特徵情報"(MASINT)數據的能力,並配有電光傳感器,很可能會提供其它平台無法收集的數據。這可能包括測量導彈的軌跡,火箭發動機燃燒階段的持續時間以及推進器火焰的光譜,從而可以評估出推進劑的類型。
德國之聲:您對這兩種反艦導彈了解多少?
多明貴茲:據信,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IRBM)的射程為3000至4000公里。該導彈在2015年北京閱兵式上首次亮相。
具有核能力的東風-21是一種道路機動運輸的中程彈道導彈系統,其延展型號--東風-21D據說可以攜帶常規彈頭,最大射程為2000公里。估計這種型號的導彈可用於針對艦船目標。
這些導彈據稱具有打擊大型船隻的能力,這就是某些媒體將其稱為"航母殺手"的原因。除此之外,關於該武器的其它附加信息很少。
需要注意的是,東風-21D和東風-26B上重返大氣層彈頭很可能是具備機動性的。也就是說,對於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在多大程度上需要第三方數據來更新目標的位置以及導彈的機載瞄準子系統如何接管飛行軌蹟的調整,仍存在疑問。
德國之聲: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在南海進行的軍事演習"不針對任何國家",您如何看待中國軍方的這種表態?
多明貴茲:我認為很難忽視這些特殊彈道導彈發射的時間。此次發射的時機正值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在一系列問題上日益緊張。
這些不僅包括南海和台灣,也包括中美貿易爭端、北京在香港實施的新國安法、中印邊境爭端、新疆維吾爾人的待遇以及對新冠疫情的處理。兩國政府還繼續在貿易方面互相指責,亞太地區軍事衝突和緊張局勢有所升級。
華盛頓已加強了美國海軍在台灣和南中國海中國造人工島嶼附近進行的航行自由行動(FONOP)的數量,並於7月強調了它拒絕承認中國在南中國海海域相關主權主張的態度。近幾個月來,美國海軍還在該地區進行了雙艦演習。5月以來,美方空中偵察飛行的次數大大增加。
五角大樓還重申,正在優先考慮將資源和部隊重新分配給印度太平洋戰區,以"維持可信的威懾力,並展示美國政府對這一地區的持久承諾"。防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7月21日表示,美國軍方正在採取步驟實現《美國國防戰略》中概述的印太戰略的三個支柱,也就是:做好準備、加強夥伴關係並建立一個更加網絡互通的地區。
北京方面也已經增加了在該地區軍事演習的數量和強度,並且似乎已向該地區部署了更多的軍事裝備。北京在4月還給該地區的80個地理特徵增加了中文名稱,這似乎是在有爭議的海域宣告中國領土主張的又一舉措。
同月,中國民政部宣布已為南海有爭議的帕拉塞爾群島(中國稱西沙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中國稱南沙群島)建立了兩個行政區。民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位於中國最南端海南省的三沙市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已經建立了兩個區--西沙區和南沙區。
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現在我們看到的火箭試射行動可能不僅意味著進一步測試和提高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部隊的導彈打擊能力,而且還向任何試圖挑戰中國在該地區主權的外國軍方發出警告。但我任需要強調的是:鑑於中國政府尚未公佈導彈試射的細節,因此很難知道它究竟有多成功。
德國之聲:如您所說,隨著中美兩國在南中國海和台灣附近海域的軍事行動不斷升級,您認為中美距"熱戰"有多遠?
多明貴茲:我只能說,雙方都存在錯誤評估局勢的風險在增加。隨著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加上相關地區的軍事活動增多,增加了雙方錯誤評估局勢的風險。
儘管華盛頓和北京似乎都對可能導致軍事衝突的進一步升級沒有任何興趣,但仍然存在錯誤評估或者發生"事故"的風險,尤其是隨著該地區軍事活動的增加以及兩國政府繼續相互指責並爭奪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另一個風險因素是,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任何一方願意妥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6月曾表示,北京不會放棄該地區的"任何寸領土",並補充說,太平洋"足夠大,可以容納中美以及其他國家"。
與此相對照的是,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在8月26日將印度太平洋地區描述為"與中國展開強國競爭"的中心,他發表了類似的聲明說:"美國有責任領導。我們一直是太平洋國家,一個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如此……可以和您這麼說:我們不會割讓該地區一英寸的土地給另一個國家--一個認為其政府形式,對人權的看法,對國家主權的看法,他們對新聞自由,宗教自由,集會自由以及所有這些事情的看法比我們所分享的看法都要好的國家。"
多明貴茲(Gabriel Dominguez) 是倫敦軍事刊物《簡氏防務周刊》的亞太區編輯。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