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個新證券交易所命名為「科創板」會讓人想到一飛沖天的收益。 但自推出以來的三個月,中國科創板越來越像一個黑洞, 吸進投機性資本,卻幾乎沒有帶來回報。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自 7 月 22 日推出以來,成交量大幅下滑。 科創板的表現說明了為什麼中國最有前途的公司會被美國資本市場吸 引。
在首日交易中, 科創板首家上市公司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uzhou HYC Technology Co.)的成交量為 2,900 萬股。一週後,成交量為 1,360 萬股。到上週五,成交量已降至 200 萬股以下。其他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趨勢與此大致相同。
到目前為止,科創板遵循了一種人們熟悉的模式, 中國在努力建立一個可與美國那斯達克匹敵的國內資本市場的過程中 一直未能擺脫這一模式。 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一樣, 科創板推出伊始也引起了轟動,成交量激增, 人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發表充滿希望的評論。但到目前為止, 這些市場都未成功。
中國股市的交易主體是散戶,其特點是進行投機活動, 而非採取買入並持有的投資策略。 這一特點在科創板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Railway Signal & Communication Corp., 3969.HK, 簡稱:中國通號),該公司在上海科創板上市的 A 股及其在香港上市的 H 股之間估值存在巨大差異,內地投資者為持有該公司股票支付了 79%的溢價。在上海上市的 A 股股價相對於 H 股股價的平均溢價約為 29%。
中國股市的交易主體是散戶,其特點是進行投機活動,
上海證券交易所本月早些時候稱, 將推遲發布一項可追蹤科創板整體表現的指數,稱該市場現在只有 33 家上市公司,規模還不夠大。
這是一個奇怪的理由,因為上海證券交易所最初曾表示,將在 7 月份科創板上市公司數目超過 30 家時就推出這項指數。真正的原因可能是, 如果一個指數的歷史表現是:初期飆升,之後大幅下滑, 那麼該指數看起來就不那麼好看了, 而這是任何追蹤科創板市場的指數都必須要呈現的情形。
所有這一切都凸顯出, 尋求融資的中國最有前途的科技公司無法用國內替代方案取代美國資 本市場。或許有一天,當中國股票市場更成熟、交易制度更完備時, 中國新興的科技公司將能夠籌集資金並在國內交易所蓬勃發展。 但就目前而言,科創板似乎受到了與以往相同的制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