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抗議活動時有發生,但香港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對中國大陸來說,香港是一個「增力器」。澳門則望塵莫及:既不是特別國際化,也不夠大,還不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
就國際銀行業活動而言,香港一地仍領先於中國大陸的總和。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在香港開展業務的銀行擁有總計約140兆美元的國際資產,相比之下,在中國內地運營業務的銀行擁有的國際資產總計不到100兆美元。澳門在這方面的表現遠遠落後,在澳門開展業務的銀行只有略超過15兆美元的國際資產。
香港金融體系的中國化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特別是在過去的十年裡,中資企業在香港股票市場和銀行活動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
不過,如果這算是一個問題的話,那麼這個問題在澳門就更突出了。今年年中,澳門銀行業資產中歸屬於中國大陸的資產佔比從2009年的4.2%上升至40.8%,上升速度比香港要快得多,同期,香港銀行業資產中歸屬於中國大陸的資產佔比從11.4%攀升至29.4%。本週,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 Inc.)將澳門的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理由是在經濟和治理方面,澳門的步伐與中國內地越來越一致。
即使對中資銀行來說,澳門的影響力也遠遠落後於香港。經濟地理學家潘峰華的研究顯示,澳門共有47家中資銀行分行,而香港有416家,澳門的數量只有香港的10%多一點。
如果在澳門建立一個新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市場,中國政府無疑會鼓勵和推動中國企業前去上市,澳門的金融服務業也會有增長空間。澳門西式的法律體系可能有助於鼓勵企業前來上市,一如香港法律體系所發揮的作用。但這樣只會使澳門成為另一個中國金融中心,而且規模可能比上海小,而不是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從其他方面看,澳門較小的規模意味著無法不受香港動盪的影響。澳門元與港元掛鉤。雖然港元釘住美元的政策似乎是安全的,但任何可能使釘住美元政策失效的金融災難也會影響到澳門。
澳門希望建立證券交易所的內在邏輯之一是,將產業多元化,不再僅僅依靠博彩業。博彩業是澳門最大的收入來源,這一模式在2015年暴露出缺陷,當年中國經濟放緩導致澳門經濟在一年內萎縮了18%。
建立證交所這個目標對澳門本身來說可能是合理的,但夢想不一定能成真。澳門不能單純依靠建立一個證交所,就期待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資本市場。北京方面也不能簡單地希望麻煩不斷的香港能夠被取代,因為香港仍然提供了一種無法輕易被取代的功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