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亞洲情勢國際週報】007: 北大方正集團暫時避免美元債券違約。中国の地方政府の隠れ債務は2018年末に650兆円、穆迪:中國企業債務是全球經濟最大威脅「房企破產是市場正常現象」 中共的官方企業/產官學破產危機。中國企業無力償還債務:天津物產集團(天津市政府)和北大方正集團、清華紫光集團? 借貸狂潮重壓中國金融系統 2019 。危機之國和付款信用降低 2015。貿易戰衝擊出口,中國海量商品尋找新買家2019: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值減少8.5%。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僅增長2.1%。


2019.12.24

北大方正集團暫時避免美元債券違約





2019.12.19
中国の地方政府の隠れ債務は2018年末に650兆円、2019年の政府系企業の債務不履行はすでに27件……。中国で連鎖的な金融リスクへの警戒感が高まっています。(会員向け記事です。登録無料)

中國當地政府的隱藏債務在2018年底是650萬億日元, 2019年的2019個政府公司的債務已經是27....... 警告金融風險鏈條 中國的感覺正在增加.


【債多不愁? 穆迪:中國企業債務是全球經濟最大威脅】
中國企業債務不斷累積,就連國家級企業北京方正集團都可以倒債,在中國這種走鋼索式經濟發展下,西方世界早就挫勒等.......☹️☹️☹️
信用評等機構穆迪也再次發出警告,強調中國企業債務問題不斷惡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最大威脅!
📌把央廣Rti加入LINE好友,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line.me/R/ti/p/@rtinews



經濟日報刊文稱「房企破產是市場正常現象」:有報導稱,今年已有446家房企宣布破產,平均每天1.5家房企破產。粗略估算,446家房企破產的數據至少要打個八折,並不像報導的那樣危言聳聽。據統計,中國有近10萬家房地產企業,即便其中446家破產,也隻佔0.46%。哪怕在房地產市場最火爆的時候,每年都會有上百家房企倒閉。因此,以行業視角來看,上百家房企破產屬市場正常現象,據此判斷房地產行業「進入寒冬」缺乏依據。


借貸狂潮重壓中國金融系統,企業無力償還債務。經濟放緩壓力下,許多企業因現金短缺而無力償還債務。中企借方今年已出現近20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政府面臨著一項艱鉅任務:弄清它將允許哪些公司倒閉。 ( 閱讀本文中文版 )

借貸狂潮重壓中國金融系統,企業無力償還債務

經濟放緩壓力下,許多企業因現金短缺而無力償還債務。中企借方今年已出現近20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政府面臨著一項艱鉅任務:弄清它將允許哪些公司倒閉。
艾莎
......
中國的違約率一度很低,但現在正在上升。中國企業的違約貸款價值已經超過了2018年的總額。
“還沒完呢,”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的中國信貸專家李國宜(Christopher Lee)表示。 “我們預計違約率還將上升。還有其他許多公司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中運營。”
上週,一家名為北大方正集團的企業未能按期償付2.84億美元的債券。這在中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該公司的大股東是北京大學的金融部門,該校是中國最好、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方正集團在證券交易、半導體和房地產領域都有投資,公司表示其流動性正在收緊,並正在“積極尋求融資”,以償還債券。
“情況相當棘手,”李國宜說。 “許多投資者原本預計天津物產集團至少會償還其海外債務。”
李國宜提到自身也有債務問題的天津市政府,“政府已經沒有能力再支持它了。”
天津物產集團和方正集團沒有回复記者的置評請求。

***

2015年12月11日下午3:11
德語媒體:危機之國和付款信用降低
德國《時代報》週四關注中國的經濟危機,分析其中原因。《法蘭克福匯報》也將目光投向危機帶來的一大後果。
China Geisterstadt Rushan city 01/2014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時代周報》週四(12月10日)在其經濟版發表署名文章“危機之國(Im Reich der Krise)”,分析中國經濟放緩的原因。該報作者如此描述其眼中2015年中國:
"經歷了幾十年幾乎不間斷的經濟增長後,如今不安的情緒遍布全中國各地。房價和股市跌落、財富增長也不如從前迅猛。後果隨處可見:工廠陸續關閉、新房無人入住。出現這番景象的原因何在?中國人無從而知。他們猜測各種原因。媒體報導這些問題時受到限制,也無助於尋找問題原因。"

文章以浙江省東陽市為例說明危機前後的變化,文章介紹,該市的主要支柱產業包括建築和建材業,"經濟大好的時候,建築企業為該市和人民帶來了財富。但隨著經濟開始走下坡,大量投資人的長年積蓄也打了水漂。今年6月,數百名憤怒的投資人在市政府大樓前發起抗議,要求(政府協助)追討投資款。警察試圖驅散人群,發生衝突和逮捕事件。"
舉債投資
China Börsen rutschen weiter ab
今夏慘淡的市場前景也在股市中有所反映
《時代周報》的文章追溯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指出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商品的購買量減少後,作為對策,中國政府發起大型投資項目,"他們下令在最偏遠的地區建造高速公路,拉建高速鐵路網,在小城市打造新火車站,大城市新建機場。許多這些項目雖然早已在計劃之中,但在抵禦世界經濟危機的戰鬥中,資金得以快速流向這些項目。"
文章隨後指出,不只是中央,地方政府也興起各種投資項目。"為了支付這些項目,包括東陽在內的各地房地產開發商和建築商需要資金。他們的大部分資金來源都依靠從民間儲戶借貸,因為中國的銀行一般不會向私企提供貸款,儲戶們則通過購買債券獲得定息。"
文章最後寫道:"房產市場的危機不僅讓東陽的投資人損失嚴重。它也影響到其他行業,首先是建材業:鋼鐵、水泥、玻璃、瓷磚。之後石油、煤炭、可再生能源和消費品行業也會遭殃。今夏慘淡的市場前景也在股市中有所反映,許多公司股價大跌。這和德國中國商會的一份問卷調查結果相吻合。該調查顯示,一半的在華德企不得不將今年的目標下調,一名德國建築企業的經理表示:'大好時代已成為過去',經歷二十年的現代化後,已達到一定程度的飽和。"
"中國人的付款信用降低"
China Symbolbild Einbruch Wirtschaft Export Börse
“出口商要仔細審查中國採購商的償付能力”
《法蘭克福匯報》當天也注意到德國企業等待中國顧客支付賬單的時間越來越長,該報發表文章“中國人的付款信用降低(Die Zahlungsmoral der Chinesen sinkt)”。文章指出,
"德國保險業協會(GDV)信貸保險委員會主席朗恩(Thomas Langen)稱,德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國)經濟疲軟為德國出口業帶來風險,尤其是汽車和機器製造行業。保險業協會建議,出口商要仔細審查中國採購商的償付能力。"
"朗恩如此描述中國目前的情況:'付款信用降低,破產企業增多'。今年登記破產的企業比去年多四分之一。明年預計破產企業數量還會增加五分之一。朗恩抱怨說:'此外,中國法院也基本不會幫助當事者追討欠款'。朗恩的主職是荷蘭安桌(Atradius)信用保險集團的負責人。他建議當事企業首先嘗試庭外調解。如果法院介入,最好可以選擇香港的法院,因為在那裡獲得勝訴的可能性較大。"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與觀點]





****2019.7.26

貿易戰衝擊出口,中國海量商品尋找新買家

中國已經存在產能過剩問題,貿易戰導致情況更加惡化。面對進一步的潛在經濟壓力,北京正尋求開放其他市場,推動建立亞太自貿區,但達成目標仍困難重重。
KEITH BRADSHER
廣州的服裝工人。 “很難取代美國,但必須去試,必須多樣化,”暨南大學教授陳定定說。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推出每日中文簡報,為你介紹時報當日的重點英文報導,並推薦部分已被譯成中文的精選內容。新讀者請 點擊此處訂閱 ,或發送郵件至cn.letters@nytimes.com加入訂閱。 ]
北京——中國有太多的工廠在生產太多的商品。而由於和美國的惡性貿易戰,它的主要海外客戶的購買量已經不如以前。
於是中國在尋找新客戶。這可能不會是件容易的事。
本週,中國正式重啟建立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努力,並設定了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在十一月之前達成一項協議。如果一切順利,該協議最終將打開從澳大利亞到印度的多個市場。
這關係到中國經濟的健康。上週,中國報其經濟增長放緩至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部分是因為同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已開始衝擊其關鍵出口領域。全球企業如今正紛紛尋求將運營轉移到其他國家,以避免發生長期貿易戰的可能。
由於短期內看不到出路,中國需要為它製造的產品尋找新的市場。
“很難取代美國,但必須去試,必須多樣化,”廣州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陳定定說。 “我們不想永遠依靠美國市場,儘管它很重要。”
但達成貿易協議是非常困難的,而中國的潛在自由貿易夥伴也有太多擔憂的理由。
中國向美國銷售的海量商品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吸收的。中國的區域鄰國在多個行業同中國存在競爭。而且,為保護本國產業,中國持續保持著高額關稅及其他壁壘——如要和其他國家簽約,這些壁壘必須降低。
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值減少8.5%。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僅增長2.1%。隨著北京與華盛頓的貿易戰進入第二年,當前的問題在於,如果美國不買,那麼誰可能會購買中國多出來的工廠商品。

這個國家已經存在汽車、鋼鐵和其他全球貿易主要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更多的工廠生產放緩和關閉可能導致失業,並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
面對進一步的潛在經濟壓力,北京正在尋求開放其他市場。其中核心的行動是於今年夏天推動名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的亞洲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該夥伴關係將包含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10個國家,再加上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和韓國。
該地區各國中級和高級貿易官員本週開始在中國鄭州舉行會議。它們的部長級官員將於8月2日和3日在北京與他們會面。其目標是勾勒出一份協議大綱,亞洲領導人之後可能會在11月於曼谷舉行的峰會上製定出該協議。
“我們正在繼續討論,希望能夠加快推動談判進程,年內力爭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吳江浩說。
自2012年以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在討論建立這樣一個地區夥伴關係的可能性 ,這是對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提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計劃的回應。達成這樣一項協議需要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
“我對在11月達成協議並不樂觀,”日本飲料公司三得利(Suntory)首席執行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經濟問題顧問委員會成員新浪剛史(Takeshi Niinami)說,“也許我們需要更多時間,”他說。
其中一個障礙是中國自身的高關稅 。長期以來,北京一直擔心,如果削減關稅,製造商為了逃離中國不斷上漲的工資,將到越南和孟加拉國等國尋找成本更低的避難所。

中國天津港口的新車。中國正遭受全球貿易主要產品產能過剩的困擾。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從去年5月開始 ,中國開始降低關稅。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正在加劇。中國領導人也越來越願意降低勞動密集型、低技術含量行業的保護壁壘,專注於更複雜的製造業。雖然平均關稅仍高於美國和歐盟,但中國降低關稅的產品類別包括許多低技術含量的製成品,比如手袋和低成本服裝,中國的許多鄰國都希望出口這些產品。
“我們將進一步自主降低關稅總水平,努力消除非關稅壁壘,積極擴大商品和服務進口,提升進口便利化水平,” 7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連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夏季達沃斯”會議上表示 。
贏得支持可能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例如,印度以其規模和快速增長可能成為中國商品的潛在巨大買家。但印度用全球最大幾個經濟體中最高的平均關稅保護其市場,而且它擔心來自中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會大量湧入。
不過,印度製藥商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的仿製藥。像計算機編程這樣的服務行業希望讓印度程序員更容易獲得臨時工作簽證。
“有些行業感覺容易受到衝擊,也有些行業肯定會受益,比如服務業,”印度工業和金融集團達米亞集團控股公司(Dalmia Group Holdings)董事長高拉夫·達米亞(Gaurav Dalmia)表示。然而,中國一直對向印度製藥企業和印度工人敞開大門持謹慎態度。印度尼西亞前貿易部長馬里·潘格斯托(Mari Pangestu)說,有一種可能性是談判會達成一項最初不包括印度在內的協議。但這將限制談判中其他國家的利益。
即使達成協議,中國能從中受益多少也很難說。許多潛在成員國,如日本和韓國,本身就是極具競爭力的製造商,可能不會進口太多產品。
中國還與日本和韓國就建立三邊貿易夥伴關係進行了長期談判。但由於日本和韓國之間不斷升溫的貿易爭端 ,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達成任何新貿易協議的前景已經非常成問題。
前奧巴馬政府財政部官員、現在紐約的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任職的布拉德·塞瑟爾(Brad Setser)說,即使中國達成新的貿易協定,它仍將面臨為其生產的大量製成品尋找市場的壓力。
“目前世界上絕對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取代美國,與中國的製成品貿易達到每年接近4千億美元的逆差,”他說。
Keith Bradsher是《紐約時報》上海分社。他曾擔任香港分社社長、底特律分社社長和駐華盛頓記者。他是普利策獎共同獲得者,也曾獲得喬治·波爾卡新聞獎和海外記者俱樂部獎。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他@KeithBradsher 。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