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德語媒體:閱兵式的“謊言”和“真相”;"暗黑的驕傲"

德語媒體:閱兵式的“謊言”和“真相”
在9月3日當天,德語各大媒體紛紛發文關注中國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所舉行的閱兵式。帶著一貫批判的態度,德語媒體關注了民族​​主義影響下的中國抗戰史。


China Militärparade in Peking 70. Jahrestag Ende 2. Weltkrieg Bildergaleri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 中國舉行大閱兵之際,《南德意志報》在"今日話題"版面上發表了題為"謊言和其他真相"(Lügen und andere Wahrheiten)的文章。指出:"中國的共產主義人士明白如何按照自己的利益重新詮釋歷史。他們甚至已經把這種做法變為維護統治的核心手段。這讓人不免對未來憂心忡忡。"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寫道:"這一天是屬於他的。國家和黨的領導人習近平喜歡以精幹領袖的形像出場。但他的這種形象既沒有在天津大爆炸後,也沒有在今年7月股市大規模崩盤時出現。但在本週四,他再次站在舞台的中心。他們為了他正步走過、開過、飛過中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12000名士兵、200架戰動機、中國最新的坦克以及一系列迄今為止未公開露面的導彈。此外,還有1000名樂手演奏經典曲目:'人民軍隊忠於黨'。"
China Militärparade in Peking 70. Jahrestag Ende 2. Weltkrieg Bildergalerie
習近平和參加閱兵式的前德國總理施羅德
作者隨後寫道:"站在習近平旁邊的有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埃及、委內瑞拉總統和蘇丹總統巴希爾。後者是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戰爭犯。國際專制國家未能露面的重要人物要數金正恩了,可能是因為韓國總統已經到場的緣故。到場的歐洲人大多是已經退下來的政治人物。比如說施羅德和布萊爾。"
誰掌握了過去,也就掌握了未來
文章寫道:"缺席的還有中國民眾。北京城中心從周三開始就被封鎖。閱兵式沿街居民得到了'為保護自身安全'(有招貼警告狙擊手的出現),必須關好窗戶,'不得向外張望'的指示。也不是說沒有人想著中國老百姓。正相反,習近平的實力、黨的權力、所有的這些都將通過閱兵向外面的世界展示,但是真正的目標觀眾群是自己的人民。人民們如今又可以通過多媒體、多渠道的方式被上一堂歷史課。'誰掌握了過去,也就掌握了未來。'中國共產黨已經完全理解了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這句話。"
作者繼續寫道:"黨總書記習近平再次表示:'忘記歷史就是背叛'。這挺有趣的,因為他的共產黨已把刪節和改寫歷史當成了一種維護統治的核心工具。習帶有指責口氣的話當然是說給日本人聽的。面對自己的民眾,黨總是一再下令集體遺忘:讓中國人感到氣憤的不應是大躍進時期的4000萬亡魂,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血腥混亂,也不是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死者,而是1937年到1945年期間侵華日軍的殘忍暴行。所以說,宣傳部門必須盡可能的讓民眾對此記憶猶新,其效果也出人意料的好。"
作者隨後談及,在最新推出的一張關於開羅會議的電影海報上,毛澤東和丘吉爾、羅斯福站在一起。文章指出,參加開羅會議的不是毛澤東,而是他的宿敵蔣介石。作者就此評論稱:"宣傳工作不總是高明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它能成功營造一種以仇恨為依託的民族主義,以及一種潛在的對日本的仇視。"
China Militär Parade Peking Weltkrieg Japan
閱兵是對內和對外的示強
"北京對歷史的修改"
《法蘭克福匯報》在中國閱兵式舉行當天在政治版發表文章"北京對歷史的修改"(Pekinger Geschichtskorrekturen),關注了"習近平推出的新版抗戰勝利史"。
文章在開頭寫道:"在 日本政府不願意為歷史罪行道歉的同時,北京政府正傳播著它自己版本的的戰爭史。這和台灣以及中國以外的歷史學家所熟悉的歷史不同。在1937到1945年的八年戰 ​​爭中,中國共產黨把自己塑造成國家的拯救者。但是,主要擔負起戰爭的不是毛澤東領導下的共產黨,當時它還只是很小的一個部隊。主要犧牲的是當時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軍隊。在超過1000場和日本侵略軍的廝殺中,有320萬名國民黨政府軍人喪生……而中國方面的歷史學家聲稱,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共軍士兵大約為45萬人。"


"暗黑的驕傲"
德國《時代周報》則發文從民族主義復興的角度關注中國的閱兵式。題為"暗黑的驕傲"(Dunkler Stolz)的文章在開頭寫道:"今天在北京舉行的大規模閱兵讓人想起了兩場戰爭。一場是70年前結束的戰爭,還有另外一場是但願永遠也不會爆發的戰爭。"
文章寫道:"其中的一場戰爭就是如今的閱兵式所要紀念的:亞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希特勒德國結盟的日本佔領中國和該地區其它國家的戰爭。對於那些如今在北京看到這些士兵和武器的人來說,沒有人不會同時也想到中國和它的鄰國,想到有關島嶼和領土主權的爭端,想到戰時對立國家如今仍互不信任,這些亞洲國家和歐洲不同,它們一直沒有達成和解。"
作者隨後問道:"這些具有破壞性的能量,尤其是可能受中國經濟危機影響而變得更強的能量有朝一日是否會轉變為武力?……危機更深層次的源頭沒有冷卻,反而依然炙熱。這是一種大眾化的情感力量,讓各國政府(甚至包括像中國這樣的集權政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掌控。這種力量讓人想起了歷史書和19世紀,想起了一個歐洲已經通過瞻仰陣亡烈士紀念碑和國際學生交流項目所告別的世界。但令人擔憂的是,這個世界依然存在,不僅僅是在亞洲。而這種力量有可能成為威脅未來世界和平的最活躍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民族主義。"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