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方面到目前為止仍另有考慮,只要求大陸提供2000套活動板房救助。
“板房質量合格”
大陸對台捐贈的首批100套活動板房星期二(18日)運抵台灣,隨即轉送屏東縣佳冬鄉,不過卻發生了受贈對象臨時拒收的尷尬場面。
此前台灣有報道稱大陸的活動板房含致癌物甲醛,台灣當局也表示將檢查這些板房是否含有污染物。
路透社引述屏東縣副縣長鐘佳濱說,儘管這些活動板房是人道捐贈物品,他們也得安全第一。
范麗青星期三回應說,運抵災區的100套活動板房是按照台灣提供的設計要求和標準製造,可抵禦七級地震和十級強風,同時符合台灣和國際環保標準。
范麗青稱,大陸已獲得台灣海基會告知,早些時候部分拒絕使用大陸制活動板房的災區,目前也開始使用這些板房。
范麗青同時透露,大陸方面原本希望星期二隨北京救援物資專機抵達高雄的海協會副秘書長馬曉光能視察災區。
“但是根據大陸瞭解,由於種種原因,馬曉光的災區之行可能難以成行,這很可惜。”
BBC
近几天歐美報章有關中港台的報道和評論:(2009年8月18日)
《國際先驅論壇報》在星期二刊登一篇文章說,中國將就世貿組織的裁決提出上訴。上星期,世貿組織裁決中國規定美國音像製品、圖書、雜誌等必須經由其指定的國營機構進口的做法違反了世貿規則。
文章說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世貿組織聽從美國的投訴是不適當的,但他沒有說明中國上訴的理由和細節。
文章說這一案子對北京比較敏感,因為中國政府利用其權利來控制電影、音樂、書籍等文化市場以確保自己的政治目的。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試圖通過建立國有的電影與媒體公司在國內外來宣傳共產黨的觀點。文章接著評論說北京和華盛頓的持續爭端將會進一步加強兩國貿易之間的摩擦。
而奧巴馬總統在9月17日必須要決定是否要限制從中國進口的汽車輪胎以及輕型卡車等,文章說如果奧巴馬決定這麼做的話,那麼美國其它行業必定也會提出同樣的要求。
而本周的《經濟學家》雜誌報道說,這是在一年多時間以來世貿組織第三次作出對中國不利的裁決,而最新的一次裁決則是觸及了中國市場最敏感的領域。
它可能會迫使中國澄清它極力想控制外國文化和宣傳產品背後的種種動機。文章說雖然中國的文化音像市場近年來放鬆了許多,但信息產業仍然非常特殊。
文章繼續說美國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就外國文化影視產品所作的規定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是控制進口產品的內容﹔其二是保護本國的行業。
但文章說雖然世貿此次的裁決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勝利,但是如果美國認為從此就可以削減與中國的貿易赤字,那還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變綠"
周末的《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的高層氣候變化政策制定人士告訴《金融時報》,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將於2050年開始減少。
這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首次給出這樣一個時間表。據文章報道,中國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說,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50年後不會繼續上升。
在年底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會議之前,中國是否同意某種程度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限量是個關鍵問題。文章評論說,蘇偉的言論顯示北京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變的更加靈活,但同時也表明,中國仍堅持在短期內不會接受一個排放的上限。
周一《金融時報》對中國在溫室氣體排放量問題上態度的變化發表評論表示,僅從數字上看,中國發出的聲明並沒有特別的令人驚喜之處。但直到現在,中國一直強調的是西方國家必須做什麼而不是自己能貢獻什麼。
文章評論說,中國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立場的變化不見得是反應了其對地球健康的擔憂。剛剛起步的綠色能源對北京來說顯然非常有吸引力。北京已經把綠色能源的發展放在了其工業政策的中心位置。
北京以提供補貼和貿易保護的做法,希望能夠搶先佔據世界綠色能源市場。目前來說,中國在這方面很成功。中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工業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國的"清潔煤"技術已經吸引了外國客戶。
《金融時報》的文章評論說,北京對氣候變化協議所能帶來的商機看得很清楚。因此中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工業政策是最有戰略性的。
評論指出,一些人認為北京在溫室氣體排放上"變綠"的做法只是其為了在未來最有發展的工業領域佔主導地位的一種手法。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種手法也應該受到歡迎。想一想,如果中國不是用其出口刺激西方消費繁榮而是向西方出口有助其可持續性發展的綠色能源產品,那不是很好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