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東亞三國幾乎都處於政治動盪渾沌的狀態,台灣進入全民大罷免,四月,部分立法委員重選勢在必行。日本則是石破內閣的黨政路線不協調,隨時有倒台的危險,擺在前面的三座大山,最後一座是六月的東京都議員選舉以及緊接著的參議員選舉。而韓國的總統大選,則是緊繫著尹錫悅與李在明誰先被法院裁判確定,三月成了關鍵時刻。
尹錫悅總統因「非常戒嚴」的發布遭到國會彈劾訴追,目前憲法法院正進行彈劾審判程序。另一方面,尹總統已於1月15日被拘押,並在19日因涉嫌內亂首謀等罪名被高階公職者犯罪調查處(公捜處)正式逮捕。然而,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接連駁回了檢方延長拘押期限的申請,這使得檢方必須在1月27日拘押期限到期前決定是否對尹錫悅提起起訴。
目前檢方已著手準備起訴書,有消息指出,最早可能在1月26日正式起訴。一旦在期限內完成起訴,尹總統的拘押狀態將繼續維持。檢方原本希望利用延長的拘押期間進行補充調查,但地方法院認為,公捜處已完成案件的調查和送檢,檢方無充分理由進一步延長拘押,因此駁回申請。
如果彈劾成立並裁定罷免,韓國將在60日內舉行大選。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黨首李在明是最有力的候選人之一,但他同樣面臨多項刑事指控,其中包括2022年總統選舉期間的公職選舉法違反案件。該案件的二審將於2月底結案,最快3月可能宣判。一審時李在明被判處1年有期徒刑、緩刑2年。如果二審判決確定,他將失去參選大選的資格。
因此,未來幾個月的日程將成為韓國政治走向的關鍵時刻。憲法法院最晚需在6月中旬對彈劾案作出裁決,而李在明的司法案件也可能在相近時間內塵埃落定。這些司法與政治進程相互交錯,使得未來的政局充滿不確定性。無論是尹錫悅總統的最終命運,還是下一屆總統選舉的主要參選者,均可能受到上述變數的重大影響。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