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TAIPEI Act “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該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積極行動支持台灣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式及非正式的外交夥伴關係。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套裝和文字




TAIPEI Act的縮寫,全名是「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台灣就在第一個字母




2019.10.30
公視新聞網 PNN







#P新聞】美眾議院外委會通過「台北法案」 眾議員:美應承認台灣是國家!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10月30日口頭表決《台北法案》,決議無異議通過,還有許多眾議員要求,美國政府應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台北法案》也是美國首次出現,以國內法形式,來協助和維持台灣的外交空間。《台北法案》如參眾兩院都通過,就能送交總統川普簽署發佈。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RFA)的報導,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認為「我們(美國)何不就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呢?台灣人民不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這幾個月來看到,中國是如何無情忽視香港人民的訴求後,我們又怎能責怪台灣人民呢?」
 
另一位眾議員約霍(Ted Yoho)也認為「美國是時候應該要承認台灣就是一個國家了」,他指出《台北法案》表明,美國要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這也應該是美國的政策。
 
《台北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應支持台灣參與國際事務和組織,並要求在有利美國利益為前提下,與台灣展開貿易協商,簽訂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
 
眾議院同日也通過《維吾爾人權法案》,該法案目的是保障少數族群權益,並要求美國政府審視中國的人權狀況,並透過制裁涉及侵犯人權的中國官員。
 
📌更多報導:
美參眾議院通過「台北法案」 挺台助維繫邦交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52565



台灣外交是否納入美國保護?美國參院通過“台北法案”




The flags of Taiwan and USA are on display during the ceremonial opening of the "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 office in Taipei,圖片版權EPA
Image caption美國參議院院會在美東時間10月29日通過"台北法案"。

美國參議院院會在美東時間10月29日通過“台北法案”(TAIPEI Act),法案內容為因應中國近年持續對台灣壓縮外交空間,此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積極行動支持台灣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式及非正式的外交夥伴關係。”該法案又提及,針對損害台灣外交關係的國家,在“符合美方利益下”,美國可考慮降低對其經濟或外交的來往為響應。
台灣前外交官劉仕傑告訴BBC中文稱,此舉可能意味著“台灣的外交關係首度被納入美國國內法保障”。
外界分析,此案再次折射出近年來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美台三方角力的持續,在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可能對蔡英文與韓國瑜兩位候選人的外交路線產生重大影響。
該法案在美國參議院通過後,中國官方嚴厲批評台美雙方。中國國台辦30號稱“台灣發展所謂的外交關係不過是癡人說夢”。國台辦又稱“美國打台灣牌,民進黨政府投怀送抱、甘當棋子,最終損害的是台海地區的和平,損害的是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的利益。”
針對國台辦批評蔡英文政府“挾洋自重”,蔡英文10月30日受訪說“這是一個蠻狹隘的觀點,台灣本來就是要走向世界,跟世界上所有的人作朋友。所以,中國這種其實非常狹隘,以中國為中心的想法,不太好。”



.圖片版權SAM YEH/GETTY
Image caption規模空前的美國在台新址於2018年6月啟用。

“台北法案”強調外交

“台北法案”全名為《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由長期友台的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加德納(Cory Gardner)和其他三位參議員聯合提出。法案提及立法目的在於“應對中國日益增加對台灣的施壓,包含限制台灣國際空間以及全球外交認可。”
此外,該法案並要求美國應以“適當方式”支持台灣在所有“不以國家為會員”資格,且“美國已參與”兩個條件下的國際組織中成為會員。並建議美國總統或總統代表在包括領袖峰會及等在“任何美國與中國的相關雙邊互動場合中,表達支持台灣成為國際組織會員或觀察員”。

美中台三方外交角力

相關分析指出,蔡英文上任後,6個邦交國與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建交的“斷交潮”,讓台灣備感壓力。因此,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美國連續通過眾多友台法案,除了試圖出手反制中國對台灣持續外交壓迫,也是在回應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外交擴張
《華盛頓郵報》在本月26號,法案表決前夕發表評論稱,北京能在短期內拿下台灣邦交國,也是美國的“挫敗”,這顯示美國在南太平洋的影響力減弱,中國在該地區的主宰地位增強。
台北法案特別提到美國應該協助台灣與日本,澳洲以及印太地區國家的外交關係。
台灣前外交官,現任“黑潮政策與經濟發展顧問公司”國際公共事務總監劉仕傑告訴BBC中文稱,在美國副總統彭斯之前對中國發表談話後,如果此法之後順利簽署的話,將結構性翻轉美國的對中政策以三個外交公報加上台灣關係法的基調。因為“台灣的外交關係首度被納入美國國內法保障”。



"美國在台協會"新館於6月12日落成,台灣總統蔡英文(中)於揭幕後與嘉賓鼓掌。圖片版權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美國在台協會”新館於去年落成,蔡英文(中)於揭幕後與嘉賓鼓掌。

劉仕傑認為,“台北法案比台灣旅行法更重要,後者講的是雙邊高層互訪不設限,但前者是針對台灣的邦交國及國際參與。如果法案通過,台灣的外交關係將被正式納入川普政府的印太安全戰略內,美國不會讓'台灣零邦交國'這個狀況發生。”
根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台灣駐美代表就此表示,“對美國國會長久以來支持深化台美關係、拓展國際空間”表達感謝。美東時間30號,台北法案將送至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若通過之後才會在眾議院表決。外界分析,由於此案是跨黨派眾議員合作提出,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台灣大選走向

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汪浩對BBC中文說,台北法案是這一兩年美國通過的各種友台法案之連續。汪浩表示,此案不光是提升台美關係,而是美國希望透過政府的層面,幫助台灣提升國際地位以及參與國際組織的能力。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在上週就《台北法案》表達認同。但國民黨黨部發表聲明表示,“最重要的課題仍是執政當局需提出我鞏固友邦、拓展外交空間的具體政策與方案,否則僅倚靠美方的協助絕非根本之道。”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之前也發言表示親美無法解決台灣的問題。他批評蔡英文以“反中”成為攻擊政敵工具,並認為兩岸關係惡化的根源,在於蔡英文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



.
Image caption所羅門群島和台灣斷交後,目前台灣的邦交國剩下16個國家。

汪浩表示,韓國瑜的外交策略基本上代表國民黨20年來自連戰開啟的親中外交路線,與蔣介石父子親美的路線背離。汪浩說,韓國瑜在正式成為總統參選人後婉拒拜訪美國的邀請,一來顯示韓國瑜對國際關係的不嫻熟,二來是顯示國民黨過往的親美傳統路線,在國民黨內面臨挑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