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余杰:温家宝不配《新闻周刊》奖/中國對台武力部署 不減反增

美軍力報告/中國對台武力部署 不減反增

〔編譯管淑平、記者許紹軒/綜合報導〕美國國防部十六日公布中國軍力報告認為,儘管親北京的台灣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兩岸政治、商業關係持續改善,但中國在台海的擴軍「持續有增無減」,並且「已經考慮到台灣以外的突發事態」。

若動武恐先封鎖台海

報告指出,若中國對台動武,可能會先採取封鎖台海或禁運方式,不過如果北京認定兩岸最終可望統一,而且動武的弊大於利,就會推遲使用武力。

報 告對於台灣自衛能力並不感到樂觀,到去年十二月為止,解放軍在台灣對岸部署了一○五○到一一五○枚短程飛彈,這些飛彈以東風十一型和十五型為主,儘管數量 與去年報告所說的總數一樣,但增強其殺傷力,「包括導入多種射程、精準度和酬載能力都獲提升的短程飛彈」。報告也指出,上述數字並不包括後來生產的東海十 號地對地巡弋飛彈,目前約有二到五百枚數量,另外還有鷹擊六二與日炙反艦巡弋飛彈。

增強對台飛彈殺傷力

美方這項數字比起我國掌握的訊息略嫌保守,政府高層人士日前透露,中國對台飛彈的總數到年底可能達到近二千枚,並且應會保持在一千八百枚以上。

對於美方直指台海軍力失衡及中國軍力發展動態,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昨表示,國防部一直有效掌握共軍戰力發展狀況,請國人放心。

美方報告指出,台海兩岸軍力持續朝對中國有利方向失衡,中國擴軍目標已超越台灣,著眼美軍,解放軍打擊能力已能深入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嚇阻台灣走向獨立的同時,也防止美軍介入台海事態的可能性。

可能年底前著手建造航母

這份名為「二○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與安全發展」的年度報告指出,解放軍可能於今年底著手打造航空母艦,準備部署配備洲際飛彈的新型核動力潛艦,也正在開發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反艦導彈;此外,中國東海十型長程巡弋飛彈部署數量從去年的三百五十枚大幅增加到五百枚。

中國也正發展太空武器系統和網路戰能力,包括持續研發反衛星飛彈等可摧毀太空通訊和感應系統的武器,部署網軍對外國電腦網路系統發動攻擊。

打造射程1800公里反艦飛彈

華 盛頓時報指出,今年的報告首次凸顯中國在反介入(anti-access)和區域封鎖(area-denail)武器上的進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正 在打造、測試能精準打擊距離中國海岸一千浬(約一千八百公里)海面船艦的反艦飛彈,發展這些武力的目標,是要有能力在台灣與中國發生武力衝突時,攻擊介入 台海情勢的美軍船艦。

報告表示,中國解放軍的主要反介入武器是中程飛彈,並已在印度邊界部署使用固態燃料的先進東風二十一型中程飛彈。此 外,中國現有多艘潛艦都配備先進的反艦巡弋飛彈。其他關鍵的反介入武器還包括配備先進長程防空和反艦飛彈的各式軍艦;以及配備反艦巡弋飛彈的FB-7、 FB-7A戰鬥轟炸機等。

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對軍事的思維方式也正在改變,過去軍力主要在捍衛主權,但現在進化到保護中國利益,包括擴及全球的經濟利益。



余杰:温家宝不配《新闻周刊》奖

8月16日中国独立作家余杰撰写的新书《中国影帝温家宝》在香港上架的同时,中国总理温家宝入选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10位最受尊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余杰是如何看待这一评选结果的呢?

作家余杰承认,他撰写的《中国影帝温家宝》一书的确在与部分西方媒体和中国民众唱"反调"。但他认为,特别是在美国《新闻周刊》"全球10位最受尊重国家领导人"的评选结果公布以后,这本书的出版就变得更加有价值了,余杰说:

"我不太清楚,这个奖项是如何评选出来的。但是像《新闻周刊》这样的主流媒体对温家宝仍然是这种一边倒的过度赞誉,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长 期以来,很多中国的普通民众都对温家宝抱有好感,他们认为,温家宝可能是党内的开明派,但是我在这本书中却提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余杰在约29万字的书中大量援引中国官方媒体上有关温家宝的文章以及国际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从中国的社会、教育、健康、法制、新闻等领域的发展入 手,对中国总理温家宝近几年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温家宝在媒体和公共领域面前的言行与他在党内执行的实际政策不相符,甚至很多地方秉持着完全 相反的策略,比如说:

"节日的时候,温家宝都会拜访北京的一些著名学府,或者去看望一些偏远乡村的农民工小学。但他在任期间,中国政府并没有大幅增加教育经费,反而中国 的军费是每年增加15%左右。而且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也日益加剧。就拿前教育部长周济来说,刚卸任,就立即被当局任命为了中国工程院院长。"

仅以教育改革为例,书中就披露了大量值得中国执政当局关注的地方。例如:温家宝一面是到北大宣传应给予学者更多的学术自由,而几天后,北大领导就接到要求关闭该校几个法律NGO研究机构的通知。余杰最后补充说:

"无论是作为我-- 批评者,还是温家宝或是中国政府-- 被批评一方,我们都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是要学习,如何更加理性和客观地提出批评。而对于官方来说,他们也应该学习怎么去面对接纳批评。"

如今,敢于向政府提出批评的人在中国不多,而敢于出书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余杰十分向往在没有恐惧的状态下写作,但目前看来,恐惧却无时不在。

作者:严严

责编:凝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