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Susan Shirk(謝淑麗 )教授:中國對外政策轉變導緻美中關係緊張



謝淑麗:中國對外政策轉變導緻美中關係緊張

2018年11月23日03:46

2013年3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胡錦濤與中國新當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謝淑麗認為,美中關係轉折點始於胡錦濤時代,而習近平的內外政策和決定使中國更具威脅性。
美中兩國領導人準備這個月底在阿根廷參加20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會晤,試圖緩解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並防止整體關係的進一步惡化。前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謝淑麗(Susan Shirk)教授日前在她辦公室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不是美國的行動,而是中國自己對外政策的轉變導緻美中關係開始惡化。這位在研究美中關係領域最有影響的專家之一認為,美中關係的轉折點其實始於胡錦濤時代,而習近平的內外政策和決定都使中國更具威脅性。
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經濟體正在展開一場貿易戰,而兩國領導人即將在20國集團峰會的間隙舉行的會晤能否緩解這場爭端目前還是未知數。
1997到2000年期間擔任負責美國對華政策的副助理國務卿的謝淑麗日前在她辦公室接受美國之音的專訪時表示,美中關係正處於一個螺旋式的下滑過程中。儘管目前不清楚這個關係是否走上了對抗的不歸路,但是她認為,它不可能再回到上個世紀90年代或是2000年代初的那種關係了,而新的平衡點將在哪裡也很難知道。
前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國際政策與策略學院21世紀中國中心主席謝淑麗(Susan Shirk)接受美國之音記者莉雅的專訪。
前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國際政策與策略學院21世紀中國中心主席謝淑麗(Susan Shirk)接受美國之音記者莉雅的專訪。
美中關係緊張始於胡錦濤時代
很多研究美中關係的人傾向於把關係的惡化都歸咎於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不過目前是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與策略學院21世紀中國中心主席的謝淑麗教授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她說:“事實是,美中關係中的困難、緊張實際上從200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它不是始於美國的任何行動,而是中國自己處理外交政策手法的轉變。在中國2008年舉辦奧運會前後,然後當然就是國際金融危機。真正有意思的是,這個轉折點始於胡錦濤時代。”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中國出現過早的勝利主義情緒
在她看來,2008年美國與西歐國家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大大損害了很多中國人眼中的民主資本主義模式,而中國政府通過龐大的經濟刺激措施,不僅避免了中國經濟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而且保持了相當快速的增長。
謝淑麗說:“所以,在中國國內出現了過早的勝利主義情緒(premature triumphalism),認為中國找到了所有問題的答案,中國領導人和民眾開始要求採取更為強勢的外交政策。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你尤其看到這一點。所以說那是一個轉折點。在這個更強勢和更有作為的外交政策上,習近平雙倍的加碼了。”
早在1971年就訪問過中國的這位專家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180度大轉彎回歸到中國政治中更為威權主義的特徵讓所有研究中國的人都大感意外。在她看來,中國國內的發展趨勢,包括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加大共產黨對政府、軍隊和社會的控制,採取更為壓制性的政策等,都使中國看起來更具威脅性。
中共19大發出意識形態冷戰宣言
在對外的政策宣示上,習近平在中共19大上的一些表態尤其引起了觀察人士的擔憂。
謝淑麗說:“中共19大上釋放了有關中國方案、中國的體制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上最優越的模式等信息。這是一種世界範圍內的意識形態冷戰宣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會場(2017年10月2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會場(2017年10月24日)。
習近平的內外政策和決定在美國引起了包括“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和保爾森在內的中國通的擔憂和批評,也引發了特朗普政府的強烈反彈。
1989年11月10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交談。
1989年11月10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交談。
2006年9月19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和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杭州的亭子交談
2006年9月19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和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杭州的亭子交談
謝淑麗說:“無疑,特朗普政府在全球每一個洲和每一個領域啟動了努力,試圖對中國所採取的他們認為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行動進行回擊,而經濟方面與美國安全都是聯繫在一起的。”
這位長期研究中國政治以及美中關係的專家說,中國的這些做法引發了不僅是來自美國還有來自世界其他民主國家巨大的關切和抵制。
她說:“我對特朗普政府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持相當批評的態度。但是中國人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即對中國的反彈遠遠不限於(go way beyond)特朗普政府。 ”
謝淑麗舉例說,現在美國國會兩黨唯一能夠達成共識的就是中國議題,而且全球都在對中國的投資施加限制。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聯席會議上講話。 (2017年2月28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聯席會議上講話。(2017年2月28日)
美國應該如何對待中國?
在美國應該如何與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打交道的問題上,這位前美國官員提出了她的建議。
她說:“我們應當做的是以非常外交的方式,力圖就中國採取的有損美國的具體行動進行談判。而且,我們應當頂回去。我對威脅讓中國承擔代價沒有問題,包括徵收關稅,因為我們覺得中國在競爭上沒有公平行事而且對在中國境內運營的外國公司不公平。我們應當在關係中堅持更大的對等而且做好頂回去的準備,哪怕這樣做會讓我們自己付出一些代價。但是目標應當是清楚的表明我們最優先關注的是什麼,然後進行談判,並試圖找到我們認為是大問題的中國的具體政策和行為的解決辦法。”
在她看來,特朗普政府沒有一個談判策略,這是她對特朗普政府最大的一個批評。她說,他們試圖懲罰中國,但這不是談判成功解決這些問題的真正策略。
(美國之音進行一系列採訪,反映有關美中關係及美國政策的負責任的討論和觀點。被採訪人所發表的評論並不代表美國之音的立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