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經濟學人: '一中' 的巨大混亂 The great obfuscation of one-China

經濟學人本期的專文,文超長。
有些分析處寫得不錯,像我下面貼的三段。不過我不懂為何外國人看中、台問題,每個人都把一個中國寫的理所當然,好像是唯一解一樣。
"謹慎樂觀主義的第二個理由,是在對中立場上,蔡英文率領民進黨到達前所未有的位置。在她的就職演說上,她說她認知到有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很接近她有接受該共識,但不需要實際承認。10月的演說中,她對共產黨政府保證,她「當然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上」。蔡英文是位貿易律師、謹慎、可預測,也克制 — 跟前任的民進黨總統,2000-2008年在位的陳水扁,完全相反。中國對她的高傲態度 — 國台辦稱她的就職演說是「沒有完成的答卷」,把蔡英文講的好像是一個愚蠢的女學生一樣 — 跟中國過去用來形容民進黨領導人的字彙,包括「瘋狂」、「邪惡」、「廢物」相比,已經溫和許多。這也許意味著習近平想保持未來談判的大門敞開。
第三點,台灣海峽的軍力失衡,還沒有到中國有自信能迅速取得勝利的地步。如果中國能在世界還來不及做出反應時,就併吞台灣(就像俄國進佔克里米亞那樣),那其他國家可能會把這樣的入侵當做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但台灣不是克里米亞;僅有10%的人希望與中國統一、不到2%的人希望盡速統一。台灣擁有非常有活力的公民社會,可讓上百萬人上街頭抗議台灣政府,更別說是中國佔領軍了。
大陸約有1,400枚地面飛彈對著台灣,還有數量未知的海空導彈。儘管台灣有飛彈防禦系統 — 包括美國的愛國者飛彈,以及台灣自己的飛彈系統 — 但空軍基地及許多其他的國防設施,可能很快就會被飛彈摧毀。但入侵還需要地面部隊 — 在這個情況下,中國軍隊可是位於長達一百八十公里開闊水域的另一端。台灣剩餘的軍隊,可讓這趟旅程相當不愉悅。楊念祖說,中國入侵要成功,也許必須立即摧毀台灣85%的飛彈系統;只要台灣飛彈在第一波攻擊後還剩下一半,中國的進犯武力就會很脆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