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China increases influence over Tibetan refugees in Nepal

"Before the police could arrest me, I escaped through the back door," said Pasang Chunda Lama. The student wanted to celebrate the 81st birthday of the Dalai Lama in July but before the celebration could begin, the police arrived.
DW.COM|由 DEUTSCHE WELLE (WWW.DW.COM) 上傳

Timor檳榔盒

[L’Émile et Une Histoires de Guimet – 30 août 2016]
« Acceptez-vous la proposition visant à accorder au Timor-Oriental un statut d’autonomie spéciale au sein de l’État unitaire de la République d’Indonésie ? »
Telle était la question posée par référendum à la population du Timor-Leste le 30 août 1999. Leur indépendance ne sera acquise qu’en 2002. Aujourd’hui le pays souhaite rejoindre en tant que 11ème membre l’ASEAN (Association des Nations de l’Asie du Sud-Est).
L’île de Timor a été colonisée par les portugais au 16ème siècle. En 1975, un an après le départ des portugais, l’Indonésie, très largement soutenue par les américains qui craignent tous deux une progression du « communisme » dans la région, envahit le Timor-Oriental. Près de 100 000 personnes trouvent la mort.
Sans transition aucune, l’objet du jour n’a rien à voir avec l’histoire du Timor, si ce n’est qu’il en provient. C’est une boîte à bétel. Qu’est-ce que le bétel ? Relativement méconnu en Europe, le bétel est une plante très courante en Asie de l’Est et du Sud-Est avec de très nombreuses propriétés médicinales et des effets spectaculaires, surtout au niveau buccal. De fait, les consommateurs réguliers de bétel (feuilles + noix) ont souvent les dents noircies et des gencives excessivement rouges.
Consommé très couramment en Birmanie, le bétel est également omniprésent à Taïwan où il existe ce que l’on appelle les « Beautés du Bétel » (槟榔美女 Binglang Meinü) ou bien les « Xishi du Bétel » 槟榔西施 (Xishi étant l’une des « Quatre Beautés » légendaires chinoises四大美女). Il s’agit de jolies filles dénudées qui vendent au bord de la route du bétel, des cigarettes et de l’alcool mais qui ne sont pas des prostituées. Une pratique qui, bien que souvent remise en question par les politiciens pour se donner une image de moralité, n’a jamais été vraiment inquiétée.
Photo :
Boîte à bétel
Vannerie, île de Timor, 20ème siècle
Hauteur : 0.54 m / Largeur : 0.27 m / Profondeur : 0.27 m
Photo (C) Musée Guimet, Paris, Dist. RMN-Grand Palais / Benjamin Soligny / Raphaël Chipault
[埃米爾·和一個故事的吉美國立亞洲藝術-30八月2016日]
"您接受提議grant在東帝汶特別法規的高度自治的內單一制共和國的印尼嗎? "
這是他提出的問題, 由公民投票的人民東帝汶30日八月1999. 日, 他們的獨立將獲得了2002. 年的今天, 這個國家的祝福加入, 因為第11次會員東盟(協會的國家的南亞-是) .
帝汶島被殖民被葡萄牙在16世紀. 1975年, 一年後出發的葡萄牙, 印度尼西亞, 非常廣泛支援的美國人恐懼都一個進步的"共產主義"的地區, 入侵的東帝汶. 近100 000人遇難.
沒有任何轉變, 該物件的一天已經沒有任何關係的歷史帝汶, 如果它是只有他老家去 這是一個箱子到檳榔. 是什麼的檳榔嗎? 相對未知在歐洲, 檳榔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植物在東亞和東南亞和非常多的藥用價值和壯觀的效果, 尤其是在, 新水平. 的確, 一般消費者檳榔(葉+堅果)常常有創出牙齒和牙齦過度紅魔.
很常被消費在緬甸, 檳榔也是無處不在, 台灣哪裡有我們所說的"美人檳榔" (bin láng mei nu binglang meinü)或"西檳榔"彬láng西施(西做一個"四大美人"中國傳奇sì-達mei nu) . 這是美女裸誰賣在路邊的一個檳榔葉, 煙和酒, 但哪個不是妓女. 一個練哪, 雖然常常質疑的政治人物, 給自己一個形象的道德, 從來沒有真的很擔心.
照片:
檳榔盒
編制, 島的淡, 20世紀
高度: 0.54 m /寬: 0.27米/深度: 0.27 m
照片(c)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巴黎, dist. 核磁共振-grand palace / benjamin soligny / raphael chipault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文化大革命的記憶戰場——共識與和解〉(2)

【二十一世紀評論】
魏格林(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崔金珂:〈文化大革命的記憶戰場——共識與和解〉
原載《二十一世紀》雙月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16年8月號(總第156期)
⋯⋯繼續閱讀

......最近幾年來,很多關心文革的人對南非、拉丁美洲的幾個國家怎麼樣面對自己的不幸歷史產生濃厚興趣。這些國家對歷史的反省均以達成社會和解為目的,雖然他們可能還沒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共識,但是對尋求真相、對理解在一個特定地方發生的特定事件產生了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就是:首先確立真相,然後分析參與者的各自責任,最後達成和解。這個反省過程有其好處,但也有其特定的文化特點,不一定能在中國取得成功。不過,起碼有一點是明確的:一個社會經過像文革這樣內戰式的歷史階段,亟需結束這種內戰式的記憶戰場,因此歷史反思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從我們對文革討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參與討論的各個記憶團體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和解,而是為了爭奪話語權。如果在一個歷史事件發生五十年之後,原來的敵對觀點依然繼續存在和鬥爭,這對整個社會抵禦危機的能力而言一定會起到負面作用——這個社會在遭遇下一次危機之時很可能無力應對。
【註釋】
1 單仁平:〈「文革」已被徹底否定〉(2016年5月17日),環球網,http://opinion.huanqiu.com/shanrenping/2016-05/8937703.html
2 〈外媒:習近平「兩個30年理論」或受鄧力群智囊影響〉(2013年6月26日),大公網,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focus/2013-06/1716441.html
3、7 〈新華網:「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交響演唱會在京上演〉(2016年5月15日),烏有之鄉網刊,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16/05/363714.html
4 馬曉力是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部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之女。
5 郭睿:〈馬曉力專訪:搞紅歌會為文革張目是在給黨中央挖坑〉(2016年5月9日),聯合早報網,www.zaobao.com.sg/wencui/politic/story20160509-615000
6 許曄:〈五十六朵花團長回應紅歌會風波:絕對沒有宣傳文革〉,(2016年5月6日),原載鳳凰網,原文已刪除,參見中國數字時代,http://chinadigitaltimes.net/…/%E4%BA%94%E5%8D%81%E5%85%AD…/
8 〈環球時報: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能有幾多觀眾〉(2016年5月6日),關鍵詞追蹤網,www.gjczz.com/…/huan-qiu-shi-bao-chang-da-hai-hang-xing-ka…/
9 嘉國:〈共產黨人不唱紅歌唱甚麼?〉(2016年5月10日),崑崙策網,www.kunlunce.cn/ssjj/fl1/2016-05-07/96918.html
10 北京草原戀合唱團成立於1999年7月9日,主要由曾在內蒙古草原生活過的北京知青和在京蒙古族同胞組成。馬曉力從1999年起任合唱團團長。
11、14 高殿傑:〈陳忠實逝世、魏則西之死和紅歌會事件:中國道路的選擇〉(2016年6月3日),烏有之鄉網刊,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16/05/364175.html
12 錢昌明:〈馬曉力為何陷入人格分裂?——從既唱紅歌又「舉報」的表演談起〉(2016年5月13日),烏有之鄉網刊,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16/05/363576.html
13、15 千鈞棒:〈為甚麼是馬曉力跳出來反對唱紅歌?〉(2016年5月10日),烏有之鄉網刊,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16/05/363319.html
16、44 〈五十六朵花團長:大會堂紅歌會掙6萬 投入百萬〉(2016年5月11日),原載中國經營網,原文已刪除,參見鳳凰網,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511/14377893_0.shtml
17 關於「八五事件」和宋彬彬道歉事件的分析,參見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 and Cui Jinke, “Whodunnit? Memory and Politics before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no. 227 (September 2016, forthcoming)。
18 〈和吳迪對話:關於文革的記憶〉(2014年7月17日),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0717/cc17wudiqa/zh-hant/
19 宋彬彬:〈我的反思〉,《記憶》,第106期(2014年1月15日),www.xujuneberlein.com/Rem106.pdf,頁32。
20 但真相未被揭露並不是因為她們當中有加害者;我們認為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她們當中沒有加害者,所以她們才敢於走出這一步。一定程度上說,正因為她們的活躍才讓真正該負責的加害者繼續保持沉默。
21 朱學勤:〈吐盡狼奶、開口奶:從宋彬彬道歉說起〉(2014年2月10日),共識網,www.21ccom.net/articl…/sxwh/shsc/article_20140210100176.html
22 伏牛石:〈文革道歉背後的意蘊〉(2014年1月16日),烏有之鄉網刊,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14/01/313051.html
23 文化紅衞兵:〈億萬富豪高幹子弟為甚麼屢屢上演「文革道歉」鬧劇〉(2014年1月15日),烏有之鄉網刊,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14/01/312973.html
24 時代尖兵:〈王晶垚拒絕道歉的目的是影射毛澤東〉(2014年2月3日),烏有之鄉網刊,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14/02/313478.html
25 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 “Coping with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ontesting Interpretations”,《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1期(2008年9月),頁97-152,這篇文章提供有關記憶團體更詳細的解釋。這個概念來自亞歷山大(Jeffrey Alexander)有關美國黑人的集體記憶論述,參見Jeffrey Alexander, Trauma: A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12)。
26 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 “Coping with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97-152; “In Search of a Master Narrative for 20th-Century Chinese History”,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88 (December 2006): 1070-91; Mobo Gao, The Battle for China’s Past: Mao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n Arbor, MI: Pluto Press, 2008); Guobin Yang, “‘A Portrait of Martyr Jiang Qing’: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on the Internet”, in Re-envisio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Collective Memories in Reform China, ed. Ching Kwan Lee and Guobin Yang (Washington, DC: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87-316.
27 Mobo Gao, The Battle for China’s Past. 高默波分析了2006年文革爆發四十周年時網絡上的討論,指出「年輕世代」將文革視為公正和平等的代表,並將它同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積累的社會不公現象相對比。也可參見Guobin Yang, “‘A Portrait of Martyr Jiang Qing’”, 287-316。
28 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 “Coping with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97-152.
29、32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人民日報》,1981年7月1日,第1-5版。
30 Andrew G. Walder, “Rebellion and Repression in China, 1966-1971”, Social Science History 38, no. 3-4 (2014): 513-39.
31、38 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 “In Search of a Master Narrative for 20th-Century Chinese History”, 1070-91.
33 例如文革初期,北京的老紅衞兵到各地去串聯,對於煽動地方的造反派批判當地的領導幹部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當然,也有很多老紅衞兵後來變成了保守派。
34 王廷連認為,平衡評價「兩個三十年」是關係到正確評價毛澤東歷史地位的大是大非問題。參見王廷連:〈「兩個三十年」,為何不能相互否定〉(2009年8月17日),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9865402.html
35 所謂「三種人」是指:追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打砸搶份子。
36 〈胡耀邦批轉彭小蒙的一封來信〉,載徐心華:《三記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頁40-41。
37 〈附錄:中央政治局會議文件〉,載米鶴都編撰:《難得本色任天然:孔丹口述史》(香港:中港傳媒出版社,2013),頁168-69。
39 關於「兩個三十年」的提法在2009年8月17日的人民網上就已經出現了,這種論述解釋了為甚麼1949年建國後的「兩個三十年」為甚麼不能相互否定。參見王廷連:〈「兩個三十年」,為何不能相互否定〉。2013年,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重申了這種觀點。參見梅宏:〈如何正確評價改革開放前後的兩個30年〉(2013年2月19日),人民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0219/c85037-20530313.html
40 任平:〈以史為鑒是為了更好前進〉(2016年5月17日),人民網,http://opinion.people.com.cn/…/2016/0517/c1003-28355143.html
41 司馬南:〈為《人民日報》評論文章第三自然段點讚〉(2016年5月18日),崑崙策網,www.kunlunce.cn/ssjj/guojipinglun/2016-05-18/97402.html
42 徐友漁:〈重慶模式和文化大革命——文革反思之一〉,《昨天》,第32期(2014年3月30日),http://prchistory.org/wp-content/uploads/…/08/2014年3月30日第32期(增刊).pdf,頁3-5。
43 徐友漁:〈毛澤東爭取群眾的策略手段——文革反思之二〉,《昨天》,第32期(2014年3月30日),頁6。
45 北部灣的風:〈「文革歌曲」和「文革期間流行的歌曲」〉(2016年5月10日),烏有之鄉網刊,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16/05/363313.html
46 徐友漁:〈不能迴避毛澤東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文革反思之四〉,《昨天》,第32期(2014年3月30日),頁11-14。
47 徐友漁:〈如何道歉,誰來道歉?〉,《昨天》,第32期(2014年3月30日),頁35。
48 黎陽:〈宋彬彬道歉是大好事〉(2014年1月14日),紅歌會網,http://szhgh.com/Artic…/opinion/xuezhe/2014-01-14/42572.html
49 王晶垚:〈關於宋彬彬、劉進虛偽道歉的聲明〉(2014年1月31日),共識網,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4013099870.html
50 倫敦客:〈聲援93歲的王晶垚!——兼評宋彬彬的虛偽道歉〉(2014年2月5日),文學城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670/201402/3595.html
51 參見《記憶》,第112期(2014年4月30日),http://prchistory.org/…/uplo…/2014/05/REMEMBRANCE-no-112.pdf,頁58,「南周更正」。
魏格林(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 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崔金珂 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China’s Growing Debt Problem Isn’t Quite What It Seems. A debt bust looms for China. Time to start planning for turmoil


China’s Growing Debt Problem
Isn’t Quite What It Seems

By Malcolm Scott and Cedric Sam
August 24, 2016
China’s debt pile is huge and – more worryingly – growing fast. And credit isn’t delivering the same kind of economic boost it once did. But most debt is in local hands in a largely closed financial system, giving China’s leaders some breathing space to fix the mess. And that’s good for the global economy.

The debt landscape

China’s total debt is now about two and a half times the size of its economy. It takes almost a third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just to service it. Corporations are by far the biggest debtors, especiall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19.118.418.320.220.324.727.428.425.926.622.9Banks22.116.215.615.515.616.616.815.517.513.414.6Government40.536.433.831.128.828.024.018.219.118.117.8Households165.1160.6152.3145.7134.3133.9125.2101.7103.3105.9104.7Corporations246.8231.5219.9212.5198.9203.2193.4163.8165.7164.0160.020052015Debt as % GDP

How that stacks up globally

While China’s total debt doesn’t look so scary when compared with economies such as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or Japan, it’s the speed of debt growth that has alarmed investors. Another worrying sign is that China isn’t getting quite the bang for its buck in raising its GDP, as shown by a flatter line for its debt growth against GDP per capita.
BrazilChinaGermanyIndiaJapanKoreaRussiaUnited States100200300400Debt as % GDP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GDP per capita($US)
Debt level vs. economic advancement (2005 to 2015)

So who’s on the hook?

As with Japan, China’s debt is largely locally funded and is backed by a huge hoard of domestic deposits. That makes any Asian financial crisis-style blow-up unlikely.
Broad money (including deposits)
Debt level
Japan391.9%251.5%China254.8%205.7%United Kingdom265.5%137.8%United States250.6%90.3%
Figures for 2015, except Japan (2014)

What about the assets?

Often overlooked, too, is the other side of the balance sheet: assets. China’s state companies –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so much of the debt – also own assets that can be sold, with proceeds going to repay loans, if needed.

Households
332%
Corporate assets
552% of GDP
Foreign Exchange
39%
17%
Public Sector
Figures for 2013

The way forward

So, as leaders from the Group of 20 nations prepare to meet in Hangzhou to explore ways to boost a sluggish global economy, much will depend on whether China can tame its rampant credit growth and help create new growth drivers.



Chinese debt is building up. The question is when, not if, real trouble will hit
The longer the government delays tackling its problems, the more severe…
ECON.ST

德語媒體:"有中國特色的人權"才危險

德語媒體:"有中國特色的人權"才危險

週六的德語報刊,關注了蘋果公司中國供貨商之一上海和碩聯合令工人違規加班的醜聞。而聯合國一名特別報告員在結束中國行之後,發布的相關報導也吸引了德語媒體的目光。
(德國之聲中文網) 蘋果Iphone7據稱下月推出,紐約一個非政府組織對蘋果兩大供應商之一上海和碩聯合(Pegatron)進行調查後發現,工廠違反勞工原則,讓工人過度加班。
德國新聞網站"Heise Online"週六對事件進行了報導。文章開篇介紹說,"最近蘋果供貨商富士康再現員工跳樓自殺事件後,美國勞工組織'中國勞工觀察(CLW)'又對蘋果在中國的第二大代工廠上海和碩聯合進行了調查。和碩聯合是蘋果在中國大陸的台灣供貨商。'中國勞工觀察'公佈了對上海這家工廠的調查報告,其中包括對工人進行問卷調查、對2015年工人工資等數據的分析。"
文章寫道,"報告尤其譴責了和碩聯合令工人過渡加班的狀況。自2015年起,工人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小時。根據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工人每月加班時間已超過100多小時。此外,實習生也面臨不得不加班的窘況。此前蘋果公司已答應,工人每週工作時間最長不得超過60小時。"
文章還透露,"報告指出,和碩聯合的工人每月超時90小時的情況下,工資收入為633美元(約為4213元),這比上海的月平均工資的895美元(約為5939元)還低。"
文章總結說,"儘管蘋果公司一再承諾,確保國外供貨商提供的工作條件及相關信息的透明度,但和碩聯合的管理層既不願意接受問詢,也不願協助調查,相反是通過種種手段,對工人加班的具體情況故意遮遮掩掩。"

脫貧和人權兩手抓
《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則關注聯合國一名特別報告員對中國進行為期9天的訪問。文章以"嚴重問題的起因(Zutaten für ernsthafte) "為題,指出在消除貧困的領域中,中國仍需建立有意義的問責機制。而在人權發展方面,如果中國不採取果斷行動,將危及中國的未來。
作者寫道,"聯合國委派的極端貧困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阿爾斯頓(Philip Alston)先是讚揚了中國近年來在減少赤貧方面做出的努力。他指出,由於強勁的經濟增長、政府的干預及中國政治領導層的宏大意願,十年來,中國已有約7億人脫貧。這是令人印象深刻和非凡的成績。但阿爾斯頓緊接著表示,但又有多少人在發展中受益,他無法得知。 "
阿爾斯頓認為,原因在於中國政府提供的數據與專業人員提供的數據出入很大。據中國當局和國際機構世界銀行提供的脫貧人口數據在5億到7.67億人之間。作者指出,"導致這一出入的根本是,不同的調查時間、不同的來源和不同的計算標準。中國的貧困線標準高於世行的標準:中國採用每天低於2.30美元的貧困線標準,世行最新公佈的標準為每天低於1.90美元。"
作者還指出,"阿爾斯頓警告說,但人們不能只看大局,看宏觀經濟的發展成就,也得關注個體命運。當然,在其中國之行中,阿爾斯頓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缺少受教育的機會、缺少話語權、缺少對當權者的問責與巨大的社會不公威脅著中國的未來。"
此外,阿爾斯頓在報告中還提到了在中國不斷聽到的"有中國特色的人權"一詞。他認為,當然在履行人權時要考慮到地方和文化的特殊性,但讓他不能接受的:"是由政府來決定公民哪些時候的哪些權利看上去是政治正確的。"阿爾斯頓認為,重要的是全面保障公民受到法律保護和申訴的權利。然而在中國,人們幾乎沒有可能反映所受不公,爭取自己的權利。"
作者就此寫道,"令人震驚的是,中國人權領域的發展上走向了錯誤的方向。律師和他們的當事人常常受到來自當局的恐嚇和迫害。阿爾斯頓說,如果政府在這些方面不採取果斷行動,不像對待脫貧鬥爭那樣果斷,將危及到中國的未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Ajinomoto to ramp up Southeast Asian output capacity

Ajinomoto plans to expand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od seasonings in Thailand, Vietnam, and Indonesia.
TOKYO -- Ajinomoto plans to invest more than 10 billion yen ($99.7 million)…
ASIA.NIKKEI.COM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經濟學人:港獨呼聲 由當權者強硬路線催生而成

今屆立法會選舉,選舉主任以其不承認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為由,剝奪多名候選人的參選權,促成本月5日,香港出現首個以「香港獨立」為訴求的集會,引起國際媒體關注。
《經濟學人》今期的評論文章,便指幾年間香港的社會情緒出現深刻變化,認為香港人信奉的價值與生活方式,正被北京及對北京言聽計從的人,不斷蠶食,獨立呼聲正正是因為當權者的強硬路線而生。
今屆立法會選舉,選舉主任以其不承認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為由,…
THESTANDNEWS.COM

彭博商業周刊 :韓國人口資料下滑已成定局、上海2040年願景:嚴控人口規模的金融中心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即時頭條】上海2040年願景:一個嚴控人口規模的金融中心
中國最大的都市上海釋出了直至2040年的總體規劃,幾乎沒有留出人口增長空間。
在8月23日釋出的草案中,上海市政府期望金融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比值達到五分之一左右。根據上海市統計局釋出的資料,去年的這一比值為16.2%。按照規劃,上海將把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略高於2015年的2,420萬人。
上海計劃增加新建中小戶型和租賃房的比例,限制土地供應。按照設想,上海每年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6億至1.8億人。
規劃顯示,隨著土地銷售、外商投資和出口等傳統推動因素失去動力,上海面臨著經濟增長後勁乏力的挑戰。草案稱,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尚不穩定,無法充分發揮拉動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土地低效利用現象十分嚴重。
該草案的公示時間截至9月21日。撰文/彭博社

【即時頭條】韓國人都不太樂意結婚
和以前任何時候相比,今年結婚和生小孩的韓國人都更少了,這個現象甚至對該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自2000年起,韓國統計局開始編制月度結婚和出生資料。2016年前5個月,該資料達到了歷史同期最低點。
這個資料凸顯了韓國政府目前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過去的十年間,為了逆轉不斷下降的出生率,韓國政府做出了各種努力,已經投入了80萬億韓元(720億美元)。韓國國務總理黃教安本月說,這場人口危機有可能制約該國經濟長遠發展。
許多年輕的韓國人說,他們負擔不起結婚或者生孩子的經濟壓力,而購房是結婚生育的最大障礙之一。歷史最低的利率本來是想刺激經濟的增長,結果卻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大熱,使得許多房產因為標價過高而無人問津。與此同時,15到29歲之間的韓國人的失業率現在達到了9.2%,是全國平均值的兩倍還多。
首爾韓國經濟研究所(Kore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劉真昌(Yoo Jin Sung)說:「此前的政策聚焦在讓結了婚的女性生更多的孩子,但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沒有工作的年輕人很難結成婚。因為失業,他們結婚和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年齡也相應推後,而這會影響他們生育子女的數量。」
韓國的女性則說,韓國的企業文化使得職場媽媽的處境充滿了挑戰,這也讓很多女性不願意結婚生子。
逆轉人口統計學的趨勢正在變成一項越來越緊迫的任務。韓國將在明年越過兩個不怎麼讓人高興的門檻:該國的勞動力將開始減少,而65歲及以上的老人數量將超過14歲及以下的青少年。根據現代研究所(Hyundai Research Institute)的預計,如果政府不採取有效措施,韓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將在2026年到2030年之間降至2%。
人口資料下滑已成定局:根據韓國統計局的預測,到2030年,韓國20-39歲的女性人數將從2010年的730萬減少到約550萬。撰文/Jiyeun Le